中風

「中風」的物理治療

-康力物理治療中心

麥俊豪
註冊物理治療師

 

中風 (又稱「腦血管意外」, stroke/Cerebral Vascular Accident) 在香港是繼癌病和心臟病之後位列第三的都市殺手病,老年人的中風病發率甚高,在1988至1989年,因中風入院人數約為16000;至1997至1998年,入院人數上升至22000人,死亡人數3000。發病年齡亦有年輕化趨勢。究竟什麼是中風呢?讓我們先了解一下:

中風是由於腦血管出現問題,致使腦細胞失去血液、氧氣和養分的供應,最終令腦細胞受損或死亡,繼而影響到該部分腦細胞所控制的功能,例如活動及語言機能,妨礙病患者的自我照顧能力。

中風主要分為兩類:

  • 出血性中風:俗稱「爆血管」,由於高血壓或腦血管疾病,例如腦血管腫瘤而導致腦血管破裂。
  • 缺血性中風:因腦血管硬化導致血管狹窄及閉塞或因血凝塊流到腦血管造成閉塞。

中風的徵狀

  • 中風的徵狀視乎發生病變的位置及其損害程度而定,個別患者會有不同的病徵。常見的病徵有:
  • 局部感覺麻木,例如一邊臉、單邊肢體或身軀
  • 肢體無力,尤其是身軀單側、單肢
  • 身體突然失去平衡能力
  • 言語不清、流口水、吞嚥困難、嘴歪
  • 視力範圍減小,或眼睛肌肉失調、出現重影
  • 神志不清、昏迷
  • 其他症狀:例如突發性的劇烈頭痛、持續的暈眩

中風的治療

中風治療一般分開兩個時期:急性期及復康期

  • 急性期:患者身體表徵尚未穩定,需臥床休息,並以藥物或手術恢復腦部血液供應。
  • 復康期:患者身體表徵穩定,開始接受各種治療,包括:物理治療、職業治療及言語治療等。

中風者的身體機能恢復程度因人而異,其中病人對 復康計劃的投入程度、中風的 嚴重程度治療的足夠性 均有重大的影響。一般中風者於發病的首6個月的進展最為顯著,其後進展多漸趨穩定。物理治療是中風復康中其重要的一環,治療目的包括:

  • 維持患側關節的柔軟性
  • 改善軀體的控制力
  • 改善肌肉不正常的張力
  • 改善四肢活動及協調能力
  • 改善平衡力
  • 活動能力訓練及助行器使用訓練
  • 自我照顧能力及日常獨立活動能力訓練
  • 預防并發症

常用於中風者的物理治療方法包括:

  • 針灸治療 - 刺激中風者身體上一些特定的穴位,從而調理身體內部機能
  • 推拿治療 - 用手法改善中風者患則的血液循環,加速活動能力的恢復
  • 運動治療 - 如伸展運動、肌力強化運動、平衡力訓練等
  • 電療 - 如微電流、超聲波、神經肌肉電刺激等

我們的治療師有別於公營機構現時治療中風者的方法 ─ 他們主要是採用運動治療及電療;相反我們就會採用中西匯萃的方法,主力採用針灸及推拿治療,再配合運動治療及電療,療效一般十分顯著,另外有不少研究指出針灸及推拿治療對治療中風者是很有效的。然而以上的治療方法對於已中風多年的患者都是有效的。

另外不能不提的是中風者在復康期間,除了要積極恢復活動能力外,還有就是要慎防出現再中風(recurrent stroke)的情況,因此這段時間患者必須嚴格遵守醫囑,好好控制飲食及定時食藥。否則出現再中風後果便不堪設想。

 

參考資料:

衛生署
(http://www.info.gov.hk/elderly/chinese/healthinfo/healthproblems/hstroke.htm)

康力物理治療中心、康力醫療中心